豆奶业龙头隐退 行业重新洗牌 后来者谁人居上

中国食品报
2014.02.25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内奶制品企业受到重挫,直至今日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仍未恢复。作为牛奶危机的最大受益者,豆浆产业快速崛起。包括豆浆在内的豆制品,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销售额翻倍,越过150亿元;豆制品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从17家猛增到约40家。
而今,在豆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龙头老大维维股份却一头扎进牛奶、白酒、煤炭和房地产业务。这为益海嘉里、永和大王等豆浆后来者大展拳脚提供了机会。
行业重新洗牌
豆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在国民中有较高的知名度,然而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豆奶行业却并不强大。
与同样曾经弱小的牛奶行业相比,近10年来,两者的差距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目前,豆奶行业仍仅是百亿元级别,而牛奶行业已达到数千亿元市场规模。
作为曾经独揽国内八成市场份额的维维股份,却在难得的市场机遇面前玩起了跨界,牛奶、房地产等行业成了这家公司的新欢,而原本最具优势的豆奶业务近年来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根据维维股份2000年年报,2000年维维股份主营业务收入9.28亿元,净利润1.19亿元。其中,主产品豆奶粉系列产品销售7.3万吨,销售额9.26亿元。此时,维维股份的营收几乎全部来自豆奶业务。而2012年,维维股份营收58亿元,净利润仅7763万元,豆奶粉销量7.4万吨,固体饮料(豆奶粉、豆浆粉等)营收13.6亿元。可见,上市12年来,豆奶粉销量几无增长。
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数据显示,维维股份的豆奶粉市场份额已从80%下滑至2012年的不足25%。维维股份丧失的市场份额迅速被其他竞争者挤占。
行业数据显示,早在2009年,维他奶在全国即饮常温豆奶市场的份额就已经达到42%,成为国内即饮豆奶第一品牌。央视市场研究公司最新调研数据表明,维他奶在华南及华东地区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其中广东的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的重复购买率均在六成左右。
据维他奶2010—2011年全年财报显示,中国区总销售净额稳步增长17%,达8.54亿港元,占集团营业额的26%。未来3—5年,这个比重有望达到35%—40%
另一豆奶制品强劲竞争者——益海嘉里,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大豆加工厂从南到北分布,大规模的采购可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原料,豆奶粉生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益海嘉里豆奶粉产能从当初的6000吨扩张至现在的2万吨,只用了5年时间。
原料限制扩张
相比牛奶行业而言,豆奶大多属于区域性品牌。如液体豆奶市场份额最大、在行业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维他奶,其市场也主要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杨协成死守广州市场;维维、冰泉、黑牛等还停留在需要用开水冲调的豆奶粉阶段,其主要市场在全国二、三级或农村市场。要把整体蛋糕做大,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豆奶行业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
但是全国符合规格的非转基因大豆供给有限,这极大地限制了豆奶企业的全国性扩张。只要是能通过国内外有关标准验证的企业,其生产安全就能得到保障,而原料安全与品质保证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维他奶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袁杰表示。
其实,中国豆奶品牌建设早在1983年就被列入饮料行业工作计划。豆奶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涉足豆奶粉生产的企业达100多家,年生产能力在50万吨左右。
市场寻求突破
据了解,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大力发展豆奶产业,比如巴西、阿根廷,而我国刚推出了一项大豆工程,以促进豆制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我国缺乏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形成以行业价值链为关联的资源优化与组合者,消费者的引导与教育、市场的培育与宣传、品牌的树立与传播等仍处于无序状态。
奶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豆奶加工相对较简单,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维维豆奶市场缩水与维维集团策略失误有很大的关系,维维股份方面一度认为豆奶发展前景有限。王丁棉表示,豆奶和牛奶,一个是植物蛋白一个是动物蛋白,对人体都有好处。企业只要找准定位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豆奶市场的前景不容忽视,但只有行业突破原料和区域束缚之后,人们才能看到一个充分竞争的豆奶制品业市场。
链接:3因素致豆奶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豆奶粉产量与豆奶粉实际发展空间极不相称。对此,奶业专家王丁棉认为有3点原因:
1、缺乏市场运作的经验与方法
相比于其他饮料,豆奶的前期发展政府支持力度较大。豆奶虽然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饮料产品,其生产经营仍需符合饮料市场投入大的规律,但目前豆奶生产企业由于效益不好,在市场上的投入相对较小,对品牌、对豆奶营养价值的宣传较少,逐渐进入一个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好产品得不到好销量的怪圈中。
2、缺乏对消费者观念的培育与消费市场的正确引导
人们总是将豆奶和豆浆比较,自然会觉得很贵,但如果使人们认识到豆奶是和牛奶、杏仁露、椰子汁、果汁一样的健康饮品,人们就不会觉得豆奶贵了。
3、豆奶的产品设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口感需求
豆奶生产工艺复杂,对生产设备的要求相当高,而设备好坏对口味的影响非常大。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中国食品报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