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Blue Protein:聚焦昆虫繁育生物技术研发,现已形成千吨级昆虫蛋白年产能

35斗
2023.11.03
以黑水虻为代表的昆虫生物能够转化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是解决食物浪费、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解决蛋白资源短缺、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潜力的策略之一

文:张玉洁

来源:35斗(ID:vcearth)


研究表示,昆虫可将废弃食物、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安全高效的转化为可利用的营养,同时消减温室气体排放,并产生优异的虫体蛋白、脂肪和虫砂,实现有机营养循环利用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以黑水虻为代表的昆虫生物能够转化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是解决食物浪费、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解决蛋白资源短缺、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潜力的策略之一,昆虫的价值正不断地被认识与创造。

 

在昆虫领域,涌现了一批初创企业,西安布鲁普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lue Protein”)便是其中之一。近期,35斗采访了Blue ProteinCEO杨朝傑,就行业趋势、企业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讲述。

 

布鲁普庭CEO杨朝傑  图源受访者


01
坚定TO B商业发展路径,解决成本效率是核心

Blue Protein是一家昆虫生物技术公司,专注利用昆虫繁育技术实现有机废固废资源化利用,从而减少碳排放等负面影响的同时产出可循环、高成本效率的动物蛋白、油脂及其他提取物。
 
杨朝傑告诉我们,尽管公司在2020年才正式成立,但早在2013年,团队就已经进入了昆虫繁育领域。彼时,团队主要开发昆虫自动化养殖设备,以昆虫技术作为新型餐厨垃圾资源利用化为发展起点,在中国、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完成了6个大规模昆虫工厂的“EPC+O”运行,并为来自于全球的初创企业、农业食品企业、环保企业的昆虫蛋白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设计。但团队渐渐发现,单纯依靠原先的环控设施、养殖设备和运营参数优化并不能实现昆虫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
 
黑水虻产品正应用于禽类饲养  图源受访者

直至2018年,Blue Protein 联合创始人/CTO杨逢春博士与其导师正在进行一项为NASA开展的科研项目——将黑水虻带上太空,旨在实现将太空站内产生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使用蛋白的太空生态循环仓技术。该技术的实现需要黑水虻全生命周期的生物标准化循环运转能力,因此黑水虻每个生命环节的效率都要做到可控、标准化和自动化。
 
在此过程中,Blue Protein团队意识到黑水虻从繁殖育种、孵化培育到育肥增重,其中每一个细分环节的生物标准化控制能力建设,是解决黑水虻大规模工业化养殖因波动性造成规模难以提升且生产效率波动较大的核心基础,杨朝傑与杨逢春便正式注册了Blue Protein公司。

杨逢春博士  图源受访者

目前,团队技术方面聚集了全球最早从事黑水虻科研的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学者,具备领先的研发能力及规模化项目经验积累,并通过累计为全球超30家科研机构、大企业、创业公司提供该领域的技术咨询等服务,构建了全球黑水虻产研联盟,目前已能够实现高效的工业化繁殖、培育、养殖、加工全流程。
 
在产品方面,Blue Protein主要销售TO B的昆虫蛋白,以对现有饲料进行替代和补充。据了解,Blue Protein在2022年就已经形成了每年千吨级的昆虫蛋白产能和供应能力,并且与国内头部饲料企业建立了供应关系。“我们不是 To C 的产品,且作为大宗蛋白原料的替代来源,成本是无法直接传递到C端的。所以一边实现单产技术,一边不断提高成本效率是我们认为黑水虻产业需要不断突破提高的核心方向。”杨朝傑如是说。
 
对于Blue Protein来说,在行业内长时间深耕、曾付出大规模试错成本,昆虫繁育生物技术人才的聚集以及黑水虻每个生命阶段的标准化控制能力是其最主要的护城河。杨朝傑补充道,Blue Protein团队与黑水虻技术发源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世界黑水虻之父Jeffery K. Tomberlin教授达成了全球战略合作,除了技术合作共享,还开发了博士联合培养计划。此外,公司还与国内林科院下属的昆虫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技术合作和交流。
 
02
无法规模化量产是行业核心痛点,资源支持是其突破关键

杨朝傑表示,现阶段我国黑水虻行业仍以小规模分散养殖模式为主,就像100年前人类的养鸡技术一样,育种、营养学、病理学、规模化产业链等等各环节技术的不完善导致无法简单通过复制规模实现产能提升、效率提升。且对于昆虫的整体科研资源目前远远小于成熟的养殖品种,在部分环节需要完成的研发目标还要高于目前已经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养鸡产业。然而,上游厨余和畜禽废弃物的处理需求、下游饲料的蛋白替代需求均是长期、大量且稳定的,因此生物标准化的控制能力建设、进而基于标准化基础进行规模化量产是该行业目前需要突破的核心关卡。
 
因此,就目前而言,建立标准化流程,研发、生产、并完善相关养殖设备是目前黑水虻养殖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若相关技术仍然无法提升,其市场将会呈现出以资源和运营为优势的零散竞争格局。
 
在生命体系循环之下,昆虫是最广泛的动物蛋白来源之一,也是地球生态链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资源中挖掘无限的能量,是黑水虻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它不仅能在上游利用废弃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凭借生产蛋白效率可观这一核心优势在下游创造若干种应用场景。
 
布鲁普庭生产基地航拍图   图源受访者

另外,相关研究表明,黑水虻的其他提取物在应用于农业方面的防虫产品,医疗方面的角膜、血管,饲料无抗化解决方案的抗菌肽,凝集素及生物润滑油、化妆油等领域皆有发展空间。
 
未来1~2年,Blue Protein处于研发成果投入商业化的关键阶段,力争突破工业化级别的量产技术,同时提高成本效率。而后3~5年,Blue Protein将采取开放式合作的商业模式,对外输出已研发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突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了解,公司此前已完成了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目前也有新一轮的融资计划,旨在扩大研发力度,检验相关技术。
 
在采访的最后,杨朝傑强调,在黑水虻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资源支持必不可少。加强科研投入,尽快实现规模化、高效率的工业化量产,才能使昆虫蛋白得到更多的重视及应用,进而实现“向昆虫要蛋白”的宏观目标。
创博会2024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35斗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