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山西刀削面,能跑出下一个陈香贵么?

头豹
2022.07.29
当兰州拉面跑出来“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明星品牌和被资本青睐,粉面的另一个重要细分品类——山西刀削面,还有机会吗?



文:头豹

来源:头豹(ID:leadleopard

题图:摄图网


2020年以来,中式快餐品类在资本市场上迎来持续热度,新品牌涌现,热钱涌入,而面食赛道的资本浪潮更是一波比一波高。


前有“和府捞面”、“五爷拌面”、“遇见小面”等新生连锁品牌陆续拿下多轮融资,近年来备受青睐的“兰州拉面派”也不曾落后,“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品牌相继获得过资本上亿元的投资青睐。


然而,一次次的资本浪潮下,却始终未见一个品类的身影。它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有驰名中外的声誉,有独特的口感风味,还承载着更庞大的消费市场基础。


它,就是山西刀削面。


01

被忽视的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我国山西省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刀削面以刀功和削技的绝妙著称,工艺感和味道均颇具特色,外滑内筋,软而不粘是刀削面的天然魅力,配以各种卤汁浇头,口感独特、鲜香美味,自古以来颇受国人的喜爱,大众对刀削面的喜爱度甚至超过兰州拉面。



据头豹研究院调研,有48.06%的被调查者喜爱并愿意消费刀削面产品,位列“中国十大面条”受欢迎面食榜第三,兰州拉面则是紧跟其后,位列第四。


02

年复合增长率26%的刀削面

品类现状如何?


刀削面自带的“高性价比、高普适性”等餐饮特点,正在推动着中国刀削面行业快速增长。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刀削面行业市场规模由23.6亿元增长至5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00%。



头豹研究院选取同为中式面食赛道中较有代表性、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兰州拉面”品类与刀削面品类来作比较。


从消费需求端来看,山西刀削面历史起源悠久,更符合大众口味,可覆盖消费人群较兰州拉面更为广泛。刀削面的消费群体几乎可覆盖一岁以上所有年龄段人群,而兰州拉面的面条相对较硬,较小的婴幼儿和肠胃消化功能较差的老人恐不适宜食用。


从现有门店数量来看,山西刀削面目前在全国的营业门店大约为3.5万-4万家,较兰州拉面的门店数4万+家略少一些,但总体量相差不大。



总体而言,刀削面品类有着较为可观的市场存量基础,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费需求度,是支撑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另外,刀削面品类的发展机遇,也在于行业的品牌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山西刀削面的连锁品牌数量,与兰州拉面的连锁品牌数量差距较大。山西刀削面在全国的连锁品牌数量仅有21个,相较仅在兰州市就有242个连锁品牌的兰州拉面,刀削面品类的品牌化发展严重欠缺。


山西刀削面面临着中式快餐行业中一个共通的老问题:有品类,无品牌。


03

短板?or 机会?


目前,中国刀削面门店极为分散。


“夫妻老婆店”是刀削面行业中的主要经营模式,该类型门店占据行业80%-90%的市场份额,这类刀削面馆数量庞大,其店铺面积较小,就餐环境较为简陋,客单价低,经营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


据头豹研究院调研,刀削面行业的品牌连锁化率仅为1.77%,远低于中国餐饮平均连锁化率13%—15%,且业内并未出现真正的头部品牌。“几乎所有的刀削面馆,都处在‘单打独斗’状态中”,北京朝阳区某山西面馆老板说。



从市场存量转增量的角度看,这是促进刀削面行业品牌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也可以说留给各大刀削面品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04

探索中的刀削面赛道


回顾近几年的刀削面赛道,正经历蜕变。


诸多趋势表明,它正朝着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数字化、标准化等“五化”持续迈进。


品牌化趋势:大众消费品质的提升催生更多优质刀削面品牌


虽然刀削面的品牌连锁水平仍处于萌芽阶段,但行业品牌化的快速增长是必然。


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其消费品质正在不断提升。据头豹研究院调研,有57.02%的被调查者,更青睐于选择刀削面品牌连锁店来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反推刀削面品类向品牌化发展。


另一方面,刀削面品牌想实现规模化连锁,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记住并认可品牌。从买“产品”到买“价值”,需通过提高品牌文化附加值不断占领食客心智,提高品牌竞争力。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优质刀削面品牌,它们正在破圈并不断吸引更多的新消费群体,例如一一刀削面、永济好面、小李飞刀大碗刀削面、晋小二刀削面、金马刀削面等。


连锁规模化趋势:刀削面品牌连锁化趋势逐渐加深


对餐饮品牌来说,想要实现规模化扩张,品牌连锁化发展非常重要。


据窄门餐眼数据,2019年,中国前十家头部连锁刀削面品牌开业门店数量为118家;2021年,即使有疫情影响刀削面品牌门店的开业势头依然迅猛,达到167家。2019年-2021年刀削面品牌门店新开业年复合增速,达到18.96%。



刀削面品牌的连锁化进程正在加速。


数字化趋势:刀削面品牌趋向数字化经营管理发展


刀削面行业的连锁化发展对品牌数字化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从刀削面品牌连锁店供应链体系来看,部分刀削面头部品牌已经采用“品牌总仓库”来集采、存储食材,再通过自配送或第三方配送的方式,将食材运送到各个加盟店或直营店。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总仓”需要统筹各门店食材消耗、库存情况等一系列“进销存”事项,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化管理对于总仓来说,具有必要性,可以帮品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转效率。


另一方面,现阶段行业中有部分刀削面头部品牌加盟店接入“美团餐饮系统”,从前端收银、店铺采购,到后端供应链管理,实现一体化的数字系统管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助力餐饮品牌连锁门店标准化经营、方便加盟商随时查看经营数据、快速决策,也方便品牌全面掌握加盟店经营情况进行管理。


标准化趋势:标准化中央厨房,去厨师化发展


餐饮流行一句话:“没有厨师的餐饮才能做大”,一度还被资本奉行为餐饮投资原则之一。


在品牌连锁化发展趋势下,具备可规模化复制的能力,是刀削面品牌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品牌利用“中央厨房” 模式对刀削面食材进行统一生产和配送,能够有效推进品牌连锁加盟店标准化运营进程、提高门店经营效率,助力品牌实现标准化拓店。



中央厨房被刀削面品牌采用的核心优势,有三点:


1) 规模化采购和生产,大幅降低耗材成本


中央厨房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流程,以一日多配的中央厨房为运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食材损耗率至0-1%。


2)保证菜品口味统一,提高出餐效率


刀削面品牌采用预制料包制作刀削面,出餐速度提高,平均每份刀削面最快可控制在90秒内出餐。


3)降低门店运营成本,提高门店坪效


中央厨房模式下,刀削面品牌门店的人力成本可降低约10%-20%,其门店坪效也可有效提高20%左右。


预制品趋势:刀削面预制品需求正日益旺盛


方便食品市场蓬勃向好,刀削面预制品细分赛道迎来发展机遇,消费者对刀削面预制品表现出较强的消费兴趣。


据头豹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91%的消费者食用过刀削面预制品,且77%的消费者表示未来愿意或不介意消费刀削面预制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中并未出现由刀削面品牌推出的相关预制产品,这或许也创造了更多的预制品市场机会。


05

刀削面赛道

如何跑出下一个陈香贵?


留给刀削面赛道的空间是巨大的。


虽然刀削面行业正在不断突破升级,但该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品牌门店小而分散,究竟哪家能够成为行业中的黑马仍是一个未知数。


从现有全国门店数量来看,可将刀削面品牌分为三个阶梯——


第一梯队为全国门店数100家及以上的刀削面品牌,例如有永济好面(128家)、一一刀削面(118家);


第二梯队的刀削面品牌连锁门店数在40-99家区间,代表品牌有小李飞刀大碗刀削面(61家)、金马刀削面(54家)等;


第三梯队的品牌门店数量则在3-39家区间,代表品牌有金马刀鸡汤刀削面(33家)、晋宝章大同刀削面(13家)等。


对面食品牌来说,想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还是要回归价值本身,既能够实行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标准化战略;同时,品牌又能够顺应和代表行业趋势。


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已经有部分刀削面品牌正在初露锋芒。


以主打下沉市场的“永济好面”这一品牌为例,从现有门店数量来看,“永济好面”的发展速度是行业中较快的,在一年的时间里,仅在北京和天津,便已达到120家加盟店。


永济市是山西省最南部的城市,悠久的面食历史文化使其被誉为中国的面都。值得注意的是,天生好命的“永济好面”是我国第一个被当地政府授权的“城市品牌”,这一大IP为永济好面塑造了品牌的初始价值。



据头豹研究院调研,全国4万家刀削面馆中,有2.8万家的山西刀削面馆均为“永济老乡”经营。故在拓展模式上,“永济好面”便顺势采取“熟店转化+升级”模式,仅在一年内成功吸收及转化120家永济老乡面馆,并逐步统一产品和店内各项标准。


在战略布局上,永济好面通过自建核心供应链及创办面食产业学院,来全方位支持门店产品力和人力的稳定输出。


“10元吃饱20吃好。我们瞄准的是下沉市场+大众消费,三年内充分发挥老乡效应快速达到2000家以上成熟门店,最终目标是千城万家,以及完成子品牌的孵化和to C的速食产品矩阵”,永济好面创始人王世淇接受采访时说。


眼下,刀削面行业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暂未形成完全壁垒和品牌垄断,对于各品牌来说,下一步仍有机会,且充满各种可能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头豹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