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比奶测奶乳品之家
来源:食悟(ID:food-gnosis)
几年前,我们就不看好高端鲜奶的发展,制定鲜奶高端战略的这些人脑子可能进水了,纯粹是为了高端而高端,丝毫没考虑到这个策略的可执行性。
经过三五年的发展,叠加疫情的影响,高端鲜奶这两年已经开始逐步哑火。一开始因为长枪短跑的品牌投入,让业界以为这是一个行业新增长点,但随着营销进入新常态,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套不太现实。
本期,比奶测奶喝奶都回乳品之家就跟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为什么鲜奶高端化是一个伪命题?
01
老百姓喝惯了本地好喝不贵的鲜牛奶,
凭什么花更多钱购买外来的高端鲜奶?
鲜奶对于老百姓来说不陌生,各地的区域乳企,比如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辽宁辉山,山东得益,青岛琴牌,南京卫岗,福建长富,广州风行,成都新希望,重庆天友,河南花花牛,兰州庄园,太原古城,河北君乐宝、天香,江西阳光,等等,都是当地老百姓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复购的品牌。
这些本土老牌子鲜奶,因为运输、品牌宣传等成本更小,所以定价相对更亲民,当地老百姓喝惯了这些好喝不贵的鲜牛奶。
城市型乳企也是靠着当地忠实消费者的支持,实现稳健发展,即便利润不太丰厚,但起码赔不上。
这种局面被蒙牛的每日鲜语突然打破。
2017年,以每日鲜语为代表的高端鲜奶开始出现,全国各地区域乳企一片惊呼。“是不是小命不保了?”“是不是面临被收割的命运?”各种担忧开始了……
但谁要谁的命,这个决定权不取决于乳业巨头,最终还是取决于消费者。
谁的生命力更强,不取决于超市导购促销员,而是仍然取决于消费者。消费者选择你,你就会在超市冷藏区占有一席之地;消费者不care你,你就有可能在月底末位淘汰制中灰溜溜滚下货架。
除非你的奶牛更高级,你的牧场更高科技,你的鲜奶营养价值更高,否则如果各项指标都平平,与当地区域乳企的产品没有太大区别,那么,“高端”也就只是自诩的高端,与“伪高端”无异。
02
价格越高,消费群越窄
包括钟薛高和每日鲜语在内的“高端乳制品”,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价格越高,消费者越少。这是高端产品面临的普遍尴尬。
的确,一二线城市有很多不差钱的消费者。他们可能只喝贵的,不喝对的。
但这部分消费者毕竟是少数。相反,一二线这些不差钱的消费者的消费认知相对更高,他们消费更加理性,即便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但在超市货架前、在打开手机电商的那一刻,他们也会比较:液奶品牌那么多,哪款更值得买?
有一些消费者还会为此专门登陆:www.rupinhome.com,在乳品之家网站,通过客观真实的大数据,对比每一款产品的优劣。很多伪高端鲜奶会在乳品之家的对比测评中“原形毕露”,因为乳品之家只对消费者负责。
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基本没有高端鲜奶的生存空间,那里的消费者大多都倾向于好喝不贵的本地鲜奶。
老牌子,价格也不贵,喝着更放心。
03
疫情影响老百姓开支,
这是高端鲜奶最近三年遭遇的意外打击
即便是宝宝的口粮,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家庭刚需,疫情爆发以来的这三年,销售都受到很大影响。
原来一味追高的宝妈可能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奶粉了;原来不问价格的宝妈可能会赶在618或者双十一来囤货;原来只管买不研究配方的宝妈,开始变得更加理性了。很多宝妈为了给宝宝选购更好的奶粉,会专门登陆:www.rupinhome.com,去乳品之家这个只对消费者负责的国民好平台,比比测测查查。
奶粉刚需都如此精打细算,更不用说鲜牛奶了。可喝可不喝的,因为收入紧张可能选择不喝了;鲜奶忠实消费者可能会节省开支,抛弃高端,转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了。
即便此前因为尝鲜,选择了高端鲜奶,但因为这两三年疫情影响,开始变得节衣缩食,中断对高端鲜奶的消费,转向好喝不贵的本地品牌了。
04
鲜奶是奶源的搬运工,
创新空间有限
除了在有机、A2、娟姗奶源上做点文章,鲜奶似乎很缺少“提价”的借口。
因为鲜奶这类生乳产品,不允许额外添加什么东西,只能在生牛乳的基础上做低温杀菌,然后就搬运到市场终端。
越简单,越天然,越缺少创新空间。
现如今,中国规模化牧场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超大规模的万头牧场,其原奶指标并不一定比几百头上千头的中小规模牧场更高,这就决定了在鲜奶营养指标上,乳业巨头和区域小弟,难分伯仲。

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巨头们的高端鲜奶难以渗透到区域市场。因为无论是产品各项营养指标,还是品牌力,都无法碾压区域品牌,无法赢得当地老百姓的信赖。
综上,高端鲜奶这个战略听起来很光鲜,也很高大上,但不比高端奶粉,消费者并不会想当然地把高端价格与高端品质划等号;并且在与区域市场好喝不贵的鲜奶竞争中,巨头们的高端鲜奶也难以形成碾压态势,很难持续赢得当地消费者的点名认购。
高端鲜奶经历5年的狂轰乱炸,区域鲜奶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