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广告门
来源:广告门(ID:adquan_2012)
可口可乐最近真是“抢足风头”!先是被大家称为“以物换物的硬通货”,再有复工后,凭借大家去逛超市时忍不住多囤几瓶的小冲动,立刻被划归为了“超市顶流”。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人也曾挖掘出藏在土地里的“美钞”——一枚印着可口可乐Logo的金属开瓶器。尽管与国人印象中的“古董”毫不相关,但这个小小的金属扣子此前在古董交易平台拥有过300~500刀的预估成交价,远超其本身的出厂价值。
什么概念?同一年,iPhone 11的起售价是699刀。


很多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枚开瓶器的形状,可口可乐引以为豪的经典标志,为什么会出现在颇有争议的卐字符上?是盗用、巧合?还是这家百年饮料帝国秘而不宣的“黑历史”?
要知道,一直以来使用卐字符的品牌翻车事故不断,绝大多数品牌更是把卐字符视为不能触碰的红线。
2020年,快时尚跨境电商Shein 出售一款神似历史某万字符标记的项链,引起社交媒体网友的抗议后,Shein 迅速出面道歉并把该产品全部下架;2017年,一家美国服装公司设计了一款印有万字符的T恤,在公众强烈的抵制下,该公司把T恤换成了“反万字符”的设计。
针对这一事件,相关行业人士认为:营销中有一些事情要避免,这就是其中之一,在考虑此类活动时,品牌需要意识到负面感知符号的“情感影响”。
如果卐字符开瓶器出自可口可乐之手,那可口可乐为什么没翻车?
可口可乐与万字符的秘密
作为世界上最悠久的品牌之一,可口可乐诞生于19世纪,流行于20世纪。在野蛮生长的早期,可口可乐和当时大多数品牌一样,一边靠设计和商标保护制造差异,一边用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口可乐每年采取的广告形式达30多种,分发100多万份广告宣传品。到了20世纪10年代,仅1913年一年期间,可口可乐就分发了1亿多件广告宣传品,包括体温计、纸板剪贴画、金属广告牌(各5万份)、日式扇子和日历(各100万份)、冷饮柜托盘(200万只)、纸板火柴盒(1000万盒)、记事簿(2000万本)、棒球卡(2500万张),还有数不清的纸板和金属牌标识。
……
「卐」字符形状的金属扣就发行于这段疯狂时期的一次营销推广活动中。除了金属扣,可口可乐发行的优惠券上也印着卐字符。

(注意,卐字符在CocaCola and Be Lucky中间)
其实在20世纪初,卐字符曾风靡西方,不仅深受品牌们喜爱,还广泛流行于建筑、外包装等设计上。

嘉士伯啤酒瓶
女子曲棍球队,1922年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卐字符被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广泛使用,本意为好运和吉祥。
也就是说,卐字符在一些文化里象征吉祥、好运,出现在可口可乐的广告宣传品上并不是一个意外,毕竟他们那时候的slogan是:CocaCola And Be Lucky,喝可口可乐会为你带来好运。
可口可乐有多善于塑造品牌符号?
什么是品牌?
20世纪广告教父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产品各种属性的无形之总和,包括其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以及它的广告表现。
广告狂人李奥贝纳说,品牌符号即品牌身份所产生的某种心理图像。
定位论创立者里斯说,品牌是植入在潜在顾客头脑中的一个独特想法或概念。
无论是无形之总和、心理图像,还是独特的概念,广告大佬们都说同一件事:品牌/品牌符号是抽象的,不同于实物的产品,品牌/品牌符号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之中。
可口可乐深谙此道。
诞生之初,主导可口可乐早期营销的鲁滨逊提出了“Coca-Cola”的品牌名称,并设计斯宾塞体可口可乐标志,用铺天盖地的平面广告席卷市场。在那个尚未对品牌建设有所认识的年代,西方第一批淘金者开创了早期品牌化经验模式:创造区别+广告创意+大众传媒。
1887年,可口可乐商标第一次以广告形式刊登在报纸上,并沿用至今。

1888年,可口可乐首次分发优惠券,以帮助产品推广。这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第一张优惠券。到1913年,可口可乐公司兑换了 850 万张优惠券。

1915年,可口可乐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弧形瓶,在品牌名称、商标之外,运用包装来制造差异,抵御山寨假货。

弧形瓶又被称为“一步裙瓶”,以当年流行的一种裙子而得名,瓶身有着优雅的比例和曲线,使得瓶子拿取方便、手感舒适,可以说这一设计巧妙地引诱着人们去取用它。

因为瓶子独特的造型,人们在黑暗中也能凭手感辨认、摔碎了也能凭碎片识别出瓶子是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的弧形瓶不仅创造了显著的品牌差异,并且为品牌的有效传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Coca Cola 1920

Coca Cola 1922

1923年,罗伯特·伍德拉夫上任,在伍德拉夫手上「CocaCola」标识和「弧形瓶」包装,成为了世界上辨识度最高的超级符号之一。
他首先委托插画家海顿·珊布重新设计圣诞老人的形象。利用可口可乐红白相间的标识色,设计出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圣诞老人形象——留着白胡须、穿着一身红衣的和蔼老头。

通过视觉元素的替换,可口可乐将圣诞老人所代表的快乐和喜悦悄悄融进自己的品牌符号,与其商标、弧形瓶包装深度捆绑了在一起。

20世纪40年代,含有糖、苏打水等成分的可口可乐,堪称那个时期的“快乐水”。配合强劲的平面广告投放,可口可乐公司强化了其品牌标识——弧形瓶与胜利、喜悦之间的联系。

Coca Cola 1942

Coca Cola 1945
1950 年,可口可乐弧形瓶成为首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商业产品,是可口可乐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50年,5月15日时代杂志封面
给地球来口可口可乐!
20世纪60年代,先锋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用可口可乐创作了数幅波普作品。

Andy Warhol,Coca-Cola (3),1962

Andy Warhol,Three Coke Bottles,1962
百余年来,经典的「CocaCola」标识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在 2022 年的春天,这个logo意味着一瓶难求的“快乐水”,能易万物的“硬通货”;在一百年前,可口可乐是摩登、时尚生活方式的象征。

20世纪30年代风靡全上海影星阮玲玉
手拿装有可口可乐的高脚杯
桌上放着经典的可口可乐弧形瓶
在中国,Coca-Cola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被誉为“神来之笔”的中文译名——可口可乐。一方面,它保持了英文的音节,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另一方面,在全球所有译名中,中文的可口可乐是唯一一个在音译基础上具有实际含义的名称,体现了品牌核心概念“美味与快乐”(Delicious Happiness)。
20世纪70年代末,可口可乐重返中国。除了百事可乐,中国本土也诞生了几十种可乐品牌,如崂山可乐、非常可乐、少林可乐等等,但无一是可口可乐的对手。

1988年上海,可口可乐双语街头广告
产品可以复制,但品牌符号无法复制。
好的品牌都会成为符号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说法:
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苹果卖的不是手机,而是科技与艺术结合之美。
耐克制造的不是鞋,而是潮流。
显然,这个百试不爽的句子结构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家全球100强品牌的头上,它们都在反复证明一件事:鲍德里亚得出的那个结论——往往商品的符号价值大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如果说20世纪广告公司最大的使命是打造品牌,那么到了21世纪,代理商们最大的使命之一是塑造品牌符号。
最后,送给大家一张珍藏已久的梗图,相信它能更生动形象地解释品牌符号的价值。

*以上图源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