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食品技术盘点 | 你可以永远相信技术带来的“核变量”

Foodaily每日食品
2022.01.18


文:Laurel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球疫情震荡反复,国内新消费运动继续高歌猛进。持续释放的经济红利和消费转型催生品类裂变、赛道分化、新物种诞生。


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样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带动农业加速迈向现代化和数字化;供应链的日益成熟不断提升产业分工效率,让初创品牌得以展翅高飞;以社交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形态则让零售渠道无限下沉,继而引爆新的消费需求。


在产业链条的整体升级中,技术因素越发重要。从推动品类焕新的加工技术、包装技术,到践行可持续理念的农产保鲜技术、区块链技术,再到推动生产和研发效率的物联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独角兽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欧洲知名的食品行业洞察与策略咨询公司Digital Food Lab在去年底发布了2021食品科技独角兽报告。从中,我们得以总览全球食品科技的蓬勃盛景。


图片来源:Digital Food Lab


报告显示:绝大多数(67%)的独角兽公司业务聚焦于物流,包括外卖和食品网购平台。该领域内大多是中国企业,不过目前欧洲也不断有科技公司入局。替代蛋白和植物基虽然一直被关注,且有四大领导品牌Beyond Meat、Just、Impossible 和 Oatly引领发展,但目前该领域内很少有初创公司达到独角兽水平。从各领域内独角兽公司的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外企业在餐饮零售、替代蛋白、植物基等食品科技的不同领域相互学习,彼此借鉴。


在独角兽数量上,美国拥有35%的食品科技独角兽,领冠全球;欧洲和亚洲分别为27%和35%,其中亚洲主要集中在中国(9家)和印度(3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全球食品供应链正经历深度融合,我们迫切需要依靠食品科技创新,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短板,更好地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盘点全球正在和将要影响食品产业发展的各项技术,正是见贤思齐、补齐短板的关键一步!


01

过去未去:

传统技术热点仍显示强大磁力


尽管肠道健康、替代蛋白、控糖和储藏保鲜已是食品界的老面孔,但是针对他们的新技术解决方案及对应的新原料、新包材一直在涌现。


1、肠道,多管齐下助健康


疫情让消费者更加注重身体健康,也使得消费市场对健康的需求更加细分。《春雨医生×活润2021肠道健康白皮书》指出,有超9成的人群正在饱受或过去曾经历过肠胃不适的症状,学生、职场人群成为肠道问题的“主力军”。Foodaily最近刚发布的“每日食品十大年度商业热点”中提到的消化外延,就是以肠道出发外沿,带动对全身健康的关注。



乳糖不耐症是常见的肠道消化吸收问题。《2021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约1.9亿中国人自称有乳糖不耐受症状,其中65.7%的人认为只要乳糖不耐受,就不能喝奶。针对此情况,IFF推出Nurica酶,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益生低聚半乳糖(GOS)纤维,不仅可以降低乳糖含量,同时能够带来均衡的甜味和天然牛奶清凉感。更重要的是,Nurica酶可以在牛奶加工过程中可以直接添加并能保证产品的均一性,因为产生的GOS纤维在整个保质期内保持稳定。另外,使用该酶无需进行重大的流水线更改或添加额外的设备。


全球到底有多关注肠道健康,也许从百事2021孵化的项目可以窥得分晓,10个项目中有3个和肠道健康有关。Biolumen的天然3D结构纤维,可以在胃中膨胀数百倍,吸收糖分和脂肪。它还会在肠道中释放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生长。不仅能够减少卡路里摄入,还能促进肠道的健康。Biosustainlabs的Digest+是一种超越普通益生菌补充剂的产品,它构建了维持肠道健康和强大免疫力的完美组合:含有凝结芽孢杆菌与石榴提取物和瓜尔豆纤维。Carbiotix AB则是通过一系列肠道健康测试,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微生物组调节剂。


图片来源:Biosustainlabs官网


益生菌对于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其中活菌数作为益生菌产品最关键的质量指标之一,也正逐渐被各大品牌方所重视并进行宣称。基于益生菌在制造、运输和消化过程中都可能会失活,瑞士制造商Omya International AG开发了新型矿物质解决方案,提高益生菌在到达肠道前的稳定性、性能和存活率。新产品溶液在喷雾干燥、保质期和活性益生菌的体外消化过程中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稳定剂 。


益生菌供应商法国Lallemand推出了NutraJIT技术,在益生菌片剂或胶囊的外层进行包埋。它能够在低 pH 值环境中形成凝胶屏障,保护益生菌配方免受胃酸影响;到达肠道后随pH升高而分解,释放细菌并发挥作用。除了胃酸、高温等益生菌失活因素,氧气对于厌氧细菌的危害同样不能忽视。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出一种保护厌氧菌免受氧气影响的多酚基涂层(MPN),涂层由铁(III)离子和三种多酚制成。厌氧肠道益生菌-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在没有传统冷冻保护剂的情况下,被MPN包被后冻干情况下也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图片来源:Nutrition Insight


2、降糖0糖抗糖,如何拥抱甜蜜的冤家?


元气森林在国内掀起了无糖热潮,零卡、零糖、控糖、抗糖等热词显示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懈追求。去年Foodaily发布的2020年技术盘点文章总结了全球减糖技术的3个方向。一年过去,又有哪些减糖新思路涌现呢?


(1)化有为无:让健康食品更低糖


对于本身糖分含量较高的饮料,通过酶促或发酵减少糖分。以色列公司Better Juice将果汁通过含有非转基因微生物的“色谱柱”,微生物会将果汁中的糖分(果糖、葡萄糖、蔗糖)转化为膳食纤维和不易消化的糖分。该过程可以减少果汁中多达80%的糖分。科汉森推出的Sweet Y-3,利用发酵过程减少乳糖转化为葡萄糖,并自然地增强酸奶的甜味。使用该产品后,每100g酸奶最多可减少添加1g糖,并能为乳制品提供更厚实、更丰富的质地。


(2)纤维型代糖:不仅卡路里低,还有益健康


元气森林带火了赤藓糖醇这一天然甜味剂,如今食品饮料领域纷纷用天然甜味剂代替传统蔗糖。面对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有些科技公司研发出的甜味剂不仅来源天然,而且有益健康。初创公司B.T. Sweets 推出一种由可溶性纤维、植物药和罗汉果制成的糖替代品Cambya,食品制作过程中蔗糖可以被同等质量的Cambya替代。由于可溶性纤维是这种替代糖的主要成分之一,B.T. Sweets 表示这可以改善消化并增加饱腹感。


图片来源:The Spoon


英国的初创公司The Supplant Company将玉米芯和小麦秸秆等纤维植物中的长链糖转化为低聚糖和糖,然后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的“纤维糖”。这种纤维糖在从蛋糕到巧克力的食品应用中表现得像蔗糖一样,甜度约为蔗糖的三分之二,每克只有1.8卡路里。创始人称它像纤维一样代谢,到达大肠后会被肠道细菌代谢,是一种益生元效应。


(3)换个方式感受糖,就能减糖吗?


有一种仅仅改变糖与舌头接触效率就能达到减糖效果的产品,那就是以色列初创公司DouxMatok推出的产品:将糖分子填充到有很多空隙的二氧化硅上,可以在舌头上更有效地扩散。因此食品公司可以在其产品中减少40%的糖分,且不会影响味道。作为升级版,DouxMatok 用一种未公开的无味、无卡路里的矿物质代替了二氧化硅,该公司称这种矿物质更有效。DouxMatok表示2021年下半年,使用 Incredo Sugar 的产品会在美国的货架上上架。


图片来源:DouxMatok 官网


3、储藏&保鲜:这一古老的追求总有新鲜的解决方案


生鲜在零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餐桌上永远都会有生鲜的一席之地。新鲜是生鲜食品的灵魂,由于保质期短,运输贮藏时尤其注意保鲜。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被浪费或丢失。科技智能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的储藏保鲜手段更加科技化、自动化、物联网化。


产品出厂前的灭菌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品的保质期。俄罗斯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廉价、安全和可靠的包装鸡蛋表面消毒技术,有助于杀死蛋壳上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电子束可在50纳秒(十亿分之一秒)内对包装好的鸡蛋进行消毒,保护鸡蛋免受随后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污染。也是做鸡类相关产品的中国企业品品针对泡椒凤爪研发出了非辐照锁鲜技术,通过自动化工艺、环境管控等方式进行灭菌,获得了2021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图片来源:food ingredients


包装作为生鲜食物与外界的屏障,不仅只是避免食物损坏,更是实现保鲜的重要手段。以色列农业科技初创公司Surfresca的隐形可食用涂层可应用于樱桃番茄、黄瓜、芒果等水果表面,延长保质期。该涂层通过先进的气调技术延长果蔬保质期长达数周,从而节省塑料包装。同样采用气调技术的还有StePac推出的可重新密封的“grab-n-go”立袋能够调节湿度,积极减缓食物的成熟和老化过程,能够保持果蔬新鲜度并显著延长产品保质期。由于气调技术先进,在不同的供应链条件下,立袋内置的冷链控制基本都能确保包装产品的高度可见性。目前美国果蔬经销商Divine Flavor已用它将南瓜、波斯黄瓜和甜椒从墨西哥种植区运输到美国。


图片来源:food ingredients


气调包装也可以用到水分含量大的面包上,美国公司SoFresh发明了水分活化材料制成的防霉包装,在薄膜中注入美国农业部批准的天然提取物,在食品包装内释放受控的活性蒸汽。霉菌孢子吸收蒸汽,减慢新陈代谢。蒸汽对人体安全,无臭无味,不留残渣,可以避免使用丙酸钙等防腐剂。能够延长10天左右的保质期,减少物流和冷藏成本。2022年,SoFresh将扩展该技术应用到草莓、覆盆子和黑莓等浆果包装中的霉菌。


图片来源:SoFresh


美国农业部研究数据显示,在零售端,因为滞销、过了保质期而不得不被丢弃的食品占所有食品的2%,其中大部分是果蔬和乳制品,主要的原因是库存管理不善。而消费者买回去因为没吃掉而被扔的食物,占到了总食品供应的1/4。针对家庭中的浪费,机器人制造商Simbe 推出了Tally 3.0机器人,可以对农产品和肉类进行光谱成像并检测它们的新鲜程度。对于农产品,它可以指出成熟度的百分比,并且确定水果或蔬菜是否腐烂、损坏或擦伤。对于家庭中的浪费,澳大利亚研发人员开发出贴在食品包装上的比色传感器,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时候吃。食物或饮料新鲜时,传感器是蓝色;食物应该尽快食用时,传感器变成紫色;食物变质后,传感器会变成红色。


图片来源:Simbe官网


4、被寄予厚望的替代蛋白,怎样才能更好吃、更健康?


2021年,中国市场上植物肉月饼、植物肉麻薯、植物肉丝、植物肉包、植物基金枪鱼等植物肉产品纷纷涌现。据欧睿国际预测,到2023年,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几乎占全球一半。食品配料公司Kerry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美国植物性肉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口味仍然是植物替代食品获得消费者青睐的第一大障碍。植物肉及替代蛋白想要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至少要在味道、质构和价格达到或优于动物蛋白相同的水平。


目前大多数植物肉中的油脂都是椰子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虽然满足素食需求,但是植物油的功能不像动物脂肪。由于熔点较低,植物油在烹饪早期会从肉中渗出,所以初创公司和老牌公司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持续存在的问题。香精公司芬美意推出了Dynarome TR,旨在为植物肉提供天然、正宗且令人垂涎欲滴的烹饪香气。Dynarome TR通过定制脂质相的组成,在高温下实现“定制风味释放”,使植物肉在冷藏或烹饪早期低温阶段基本没有香气,在烹饪后期和食用时释放出诱人的熟香味。


瑞典公司Mycorena mycoprotein开发出一种基于真菌的脂肪成分,可以重现动物牛排的口感。除了脂肪能提供香气,蛋白也可以。美国初创公司Motif FoodWorks 推出HEMAMI血红素结合蛋白,这一肌红蛋白能提供“真正肉类的风味和香气”,可以应用在新鲜或冷冻植物性汉堡、肉饼、香肠和其他肉类类似物。虽然该肌红蛋白在食品中的主要功能是调味,但由于它暴露在空气中会呈现红色,所以也可用作颜色添加剂,使植物肉从色香味方面更接近动物肉。除了颜色上,海洋成分初创公司Yemoja开发的Ounje在质地上也能模仿真肉的红色汁液。Ounje来自于红色微藻,可被用到植物汉堡和牛排中。


图片来源:Ingredients Network


近几年,藻类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满足制造商和消费者需求的新植物蛋白来源: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大量自然生产,并且可以具有低碳足迹和高营养成分。美国植物肉生产商Tofurky正在和初创公司 Triton Algae Innovations合作,将基于藻类的人造肉推向市场。Triton 的“基本红”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和铁,将成为未来新产品配方的关键成分。新加坡公司Sophie's Bionutrients宣布已经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不含乳制品的基于微藻的人造奶,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安心食用。


世界上第一款不含乳制品的基于微藻的人造奶 图片来源:Sophie's Bionutrients


菇类的口味天然富有层次感,能模拟肉类鲜味口感,所以引来众多公司将其开发为植物肉。澳大利亚植物肉公司Fable Food主要使用香菇为原料,推出手撕猪肉、红烧牛肉、牛腩等即食蘑菇肉产品。Fable能从一众植物肉品牌中突围的关键是成本优势,目前售价约为19美元/kg,与超市中一些猪肉售价相当。美国初创公司Meati则是选择了蘑菇的根制作成完整的切块,例如沙拉上的切片牛排或裹上面包屑炸制的鸡胸肉。


图片来源:Meati


有别于植物肉,细胞培养肉以动物肌肉和脂肪等细胞为原材料,在动物体外大规模低成本的进行细胞培养。与植物肉相比,细胞培养肉的技术壁垒更高,商业化周期更久,但可以更好地还原动物肉的口感与味道。中国细胞培养肉公司CellX于2021年9月份在国内展示了有纤维感和立体结构的细胞培养肉块。CellX通过生物支架技术让细胞培养肉不单单是肉糜的状态,而是变成具有组织结构的肉块。而3D生物打印技术不仅可以使细胞结构化,还有望满足将来人们定制化的需求。例如,通过调整肌肉脂肪配比,使其呈现出不同的肉质纹理。


图片来源:CellX


02

未来已来:

老龄化、碳中和衍生出的新机会


总觉得老龄化、碳中和这种宏观的词距离我们很远,可是看到人口普查数据、双碳相关政策出台时,看到各大行业和企业投身其中时,不得不感叹:未来真的来了。


1、老龄化、应对老龄化,都正在发生


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年轻群体。《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订版》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年龄在65岁(16%)以上,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为11人(9%)。老龄化是每个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所以我们要重视老龄化,重视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合成代谢受到抑制,每餐需要更多蛋白质摄入。体重下降和肌肉衰减是老年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关键指标,肌肉量损失常常伴随着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关键营养需求,各大食品公司纷纷推出产品。Arla Foods推出了一种具有独特营养成分的纯β-乳球蛋白(BLG)配料Lacprodan BLG-100,比市售的分离乳清蛋白多含有45%的亮氨酸(主要的肌肉构成氨基酸)。Lacprodan BLG-100的高氨基酸含量意味着它可以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最大限度地减少肌肉质量的损失并保持身体活动能力。


图片来源:Dairy Reporter


Cosmax推出了源于菊花的Chrytri,不仅能够改善肌肉功能和肌肉生成,还能通过抑制Atrogin-1和MuRF1(可通过激活蛋白水解增加肌肉萎缩)减少肌肉分解,可以用于饮料和营养棒。原料供应商NNB Nutrition开发的成分MitoPrime L-麦角硫,有助于恢复线粒体膜电位(MMP),而增加MMP被认为有助于对抗老年人与年龄相关的肌肉退化。MitoPrime 是自然发酵工艺生产的,适用于食品、饮料、粉末和胶囊,目前已在中国申请专利。除了肌肉,老年人的关节也很容易随年龄增长而老化,有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70%都有骨关节炎。美国原料供应商推出的天然蛋壳膜(NEM)是全球认可的为数不多的关节健康成分之一,研究显示可以减轻2级和3级膝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僵硬。


2、食品行业也要踏上碳中和征程?


在中国消费者环境意识快速觉醒的背景下,对食品企业来说,碳中和不是锦上添花的公益项目,而是践行社会责任、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性产品需求的必行之举。放眼全球,国际领先的食品企业在碳中和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已经获得消费者、投资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内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不少企业已经跃跃欲试了。


(1)让减碳可视化,从包装开始


相较于行业巨头开展的“全链减碳”,不少食品企业减碳是从最容易让消费者感知到的包装开始。IGD ShopperVista的一项研究发现,41%的消费者减少或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63%的人认为在选择产品时,可重复使用或回收包装对他们“非常重要”。消费者们对绿色包装的强支付意愿,促使食品企业们从包装的可循环、易降解和减碳排三方面来降低碳足迹。


  • 可循环


可循环包装的路上,少不了技术的助力。2021年百事可乐与包装技术公司Pulpex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100%可回收的纸瓶。以可持续、可再生的木浆为原料,用包的食品级水基涂层处理,防止泄露并提供氧气和水分屏障。顶部的盖子也是可以回收的。法国可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商 Lactips与环保非营利组织Citeo合作推出无塑纸涂层包装,开发了纤维素基质涂层解决方案,无塑纸是完全生物来源的,可以确保纸张的完全可回收性。Aptar宣布其面向婴儿配方奶粉市场的Neo密封解决方案现已采用食品级可再生原料制成。聚丙烯瓶盖采用可持续采购的可再生原料制成,这些原料来自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资源——例如用过的食用油和石油加工的残留物。可持续包装制造商Coveris与制造商Ornua Foods一起为英国零售商Tesco的磨碎奶酪推出了一系列轻质、完全可回收的袋子。从混合三层尼龙层压材料(最难回收的材料之一)转变为具有内置阻隔性能的完全可回收聚乙烯 (PE) 单层结构。每袋塑料重量减少680毫克,以进一步减碳。


来源:百事可乐官网


  • 易降解


为了防止塑料垃圾泛滥,欧盟通过了一次性塑料指令, 2021年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吸管等塑料制品。为此,欧洲众多公司纷纷推出生物基塑料,如剑桥大学下属的科技公司Xampla开发的基于植物蛋白的生物塑料,德国哥根廷大学研发出了由爆米花生产副产物为原料制成的替代包装材料,瑞典公司UniCup Scandinavia AB推出一种由云杉和松木制成的新型生物基盖子,可口可乐与长春美合科技及UPM合作推出首款由植物性对二甲苯 (bPX) 和玉米糖制成的100% 植物性塑料饮料瓶。对于已经存在的塑料垃圾,也有公司想出了对策:爱丁堡大学利用大肠杆菌将 PET 塑料转化为食品工业中常用的调味料香兰素,法国生物技术公司 Carbios利用新的酶促工艺回收食品级 PET 塑料瓶 。


图片来源:UniCup Scandinavia AB


  • 减碳排


对于有些特定食品和包装,还可以有其他方式减少碳排放:百威英博推出“世界上最轻的啤酒瓶”,每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北欧包材生产商开发出的UltraThinPE Tec能让一次性纸杯中的塑料含量低于5%;Elopak 推出Pure-Pak 无菌纸盒,中间完全除去了铝层,碳足迹减少了28%。无独有偶,中国金典2021 年也推出了0铝箔无菌砖包装,减少碳足迹助力实现碳中和。


图片来源:Elopak


(2)废物利用:表面看似无用,实则内含宝贝


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造成的食物损失占食物总损失的5%,产生的副产物基本都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是最容易收集并进行高效的废物利用转化。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欧盟的啤酒厂每年要处理约340万吨的废弃大麦谷物,所以啤酒废料的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Corona啤酒将啤酒制造供应链中剩余的大麦秸秆重新利用,制成新的包装材料,新工艺使用水量和能源消耗减少了 90%;百威英博提取自废谷物中的阿拉伯木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益生元来源,研究表明可能会提高人类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水平。


图片来源:Corona


(3)“无中生有”的颠覆性突破


去年,中国科学家的两项颠覆性突破让我们对于未来充满期待。


9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直观来看,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平均产量。除了利用二氧化碳,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利用工业废气一氧化碳合成了蛋白质,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该技术将大大缓解我国饲料蛋白质的进口需求。


图片来源:生物探索


让排放在空气中的碳回到生产生活的循环中,不仅能回收利用全球变暖主谋二氧化碳和工业废气一氧化碳,还能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从而大大促进低碳生物经济发展,开辟基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粮食制造新范式,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也许,我们未来到火星并不需要种土豆,收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能解决探索太空的温饱问题。


03

向下扎根,

是为了获得向上的无限可能


随着AI、转基因、5G技术的推广,科技化的农业也逐渐被资本和产业界寄予厚望。如阿里、京东、拼多多、网易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军,期待用互联网助力新农业。粮安天下,农稳社稷。放眼全球,荷兰、以色列等国之所以在有限的国土面积上实现强大的农业产出,技术都是其核心支撑。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科研团队撰文指出,智慧农业是以信息、知识、装备为核心要素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会成为各国现代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未来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对于智慧种植业、智慧养殖业不同的产业主体,国内外在2021都有不同的技术探索。


1、面朝黄土背朝天,逐渐变为历史


耕地历来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但植物工厂这一无需土地、颠覆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新农业,正在或即将改变我们的餐桌。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团队合作,在植物工厂环境下成功实现水稻种植60天左右收货的重要突破,将传统大田环境下的120天以上的水稻生长周期缩短了一半。这也为加速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以色列-荷兰合资企业Future Crops在荷兰韦斯特兰建立了一个8000平方米的全自动室内垂直农场,高达9层,被称为欧洲的“温室中心”。面对不断涌现的植物工厂,美国莴苣生产商Revol Greens推出了一款专门用于植物工厂的植物肥料,该肥料完全来自于植物,不含有机营养素中通常存在的动物副产品来源。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传统的土地耕种,也正在拥抱各种新科技。大疆、极飞无人机忙碌在农田上空,可被用于农药/肥料播撒、农田测绘等多个领域。蜜蜂公司Bee Vectoring利用商业化饲养的蜜蜂提供针对性强的病虫害管理解决方案,利用蜜蜂携带生物防治成分,提高产量,减少病果。Agrocares公司开发的SoilCares能迅速地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可以在现场监测和评估土壤肥力,给管理者建议。


图片来源:Agrocares


最近,由于国家战略上的关注,停滞不前的转基因产业化开始悄然启动。国际一流的种子机构早已开启基因编辑和智能设计育种,实现育种的精准化、智能化和工程化。英国John Innes研究人员对小麦中的TaVIT2基因进行重新编码,让更多的铁被输送到胚乳中,让消费者从小麦粉中吸收到更多的铁。美国公司Pairwise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该来黑莓和黑树莓的DNA,去掉种子和灌木丛中的荆棘,使果实无核且更容易采摘。


图片来源:FoodDive


2、养殖业的黑科技,满足你的无肉不欢


2021中国养殖业最扬眉吐气的新闻莫过于福建圣农公司自主研发的圣泽901白羽鸡肉鸡新品种,获可正式对外销售种源鸡的审查牌照,打破了我国几十年来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的种源封锁局面。这让我们自己能够掌握鸡肉的定价和供给权,可以为中国的鸡肉供给市场稳定提供保障。“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是我国2022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因为种源是农业的芯片。粮安天下,种为粮先。期待更多企业突破国外种源封锁,进一步完善我国种业产业链。


图片来源:圣农


畜牧业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一直令人头痛。根据新西兰环境部发表的一项长达26年的研究报告显示,新西兰49.2%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其中该国的支柱性产业乳制品行业占总排放量的22.9%,主要是奶牛排放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全球粮食安全研究所 (IGFS) 的科学家将海藻喂养农场动物,以期将甲烷减少至少30%。


图片来源:Livekindly


2021爆火的元宇宙和区块链,居然也被应用到了养殖业上。戴上VR眼镜的奶牛,看到绿色沃野,仿佛置身于夏季牧场,情绪得到改善,产奶量提升了5公斤。水产养殖企业Kvarøy Arctic创建了一个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让客户可以追溯鱼卵到包装好的产品的每一步。利用新系统,鲑鱼子、鲑鱼生产、海面捕捞、收获和加工的数据都被整合到系统中。


图片来源:新智元


04

总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每一年度的技术盘点,我们都能看到科学研究的点滴进步,看到商用化技术的星火燎原,也看到着眼未来的探索突破。这些技术,就像无数条彩线,精心编织着食品行业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技术的每一天、每一步,一起见证更耀眼的产品创新、品牌崛起、产业升级,见证从食品大国迈向食品强国的伟业征途!

创博会2024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Foodaily每日食品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