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留子生存战,预制菜救大命

吃货研究所
2024.05.05
在北欧当留子,我的命都是预制菜给的!

文:樊北溟

来源:吃货研究所(ID:Food_Lab)


众所周知,欧洲特产“白人饭”。但天天吃,免不了会心态炸裂:吃什么沙拉?统统都给我杀啦!毕竟欧洲蘸酱菜再好,吃到最后也难免落个从里到外的“透心凉”。


疯了也正常吧


何以解忧?幸好还有欧洲“预制菜”。



那些年“救”过我命的预制菜

01
 有烤箱就行 
/ 在北欧的做饭之道 /

在国内,如果我们想要形容一道菜容易做,往往会说“有手就行”;在欧洲,这句话的另一个版本或许是:“有烤箱就行。”

走进欧洲的超市,你会惊呼,天啊,一切都太简单了。

所有的肉都已经被去骨、分割成了小块,各类菜式也根据菜谱的惯常搭配,分装在了有不同小格的锡纸盘里。并不只是帮你把牛扒、鸡柳腌一下那么简单,而是所有的预制菜都会帮你搭配好主食、配菜、酱汁,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买单、回家、洗手、准备开饭。


问:在欧洲想把一顿饭做熟,一共分几步?

答:分3步。

❶ 把烤箱门打开;
❷ 把锡纸盒放进去;
❸ 把烤箱门关上。

当欧洲的同学听我说起在中国,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烤箱时,其惊讶的程度和我得知他们家里没有烧水壶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你们用什么做吃的?”
“用锅啊!”
“所以你们用什么烧热水?”
“用锅啊!”

好吧,大家对做饭的理解实在不一样。

中国人吃饭很讲究镬气 |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02
 我的“美拉德套餐” 
/ 帮助维持日常生活的预制菜 /

在欧洲吃预制菜,尽管没有了啃鸡翅、吮鸭舌的乐趣,但纯纯地吃肉,也很让人开心啊!

看不懂标签上写的丹麦文,我索性就称这类菜为“美拉德套餐”——美拉德反应用以描述食物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和碳水发生反应,呈现棕褐色泽,并产生美妙风味的过程。概念总是很晦涩抽象,但想要深入学习,其实吃一顿就懂了。

看不懂没关系,用拍照翻译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最容易找到的肉类是鸡肉,它们一律被切成了手指肚般的厚度,表面抹了一层厚厚的咖喱粉,垫在一层蓬松的大葱碎上。放到烤箱里一烤,倒数计时器还没响,恣意的香味先迫不及待地从缝隙中鱼贯而出。

拿刀叉轻轻一压,丰富的肉汁浸润着垫在底层的大葱。有了咖喱味恰到好处的点缀和高温的加持,刚出炉的鸡肉细嫩、喷香。咖喱的辛辣营造出热烈的口感,却并不喧宾夺主。大葱也没有了平日的浊气,变得很鲜甜,随便捏一个面包或者白面饼一配,都是顶好又顶饱的一餐。



作为猪肉生产大国,丹麦的猪肉预制菜更为常见。

最简单的就是一长条精肉,腌渍好后整块放在盘子里。旁边搭配煮熟、压碎又重新滚满香料的土豆泥块,或是对半切好的黄油烤土豆

烤之前



烤之后


也有“五花三层”搭配紫红色的腌甜菜根的,囫囵个的大块肉拿烤箱一烤,外壳焦脆如薯片,中层脆弹如QQ糖,内里鲜嫩富有嚼劲,搭配上解腻的腌甜菜,再来一口冰啤酒,简直绝了!

当然还有牛肉,配小蘑菇、白芦笋或是烤好的欧防风(一种长得很像萝卜的蔬菜)。

独特的配菜和香料调味系统每每都能为我解锁新奇的味觉地图,时常让我觉得,不炝锅、不起灶、不必为房间里的烟雾探测器殚精竭虑,只需轻轻旋动烤箱开关,就能通往幸福生活大门的生活,也挺好的。

唯一的缺点是上面介绍的菜式保质期通常很短,往往只有3天。而且口味一律偏咸,非要搭配主食或者啤酒才行。


当然还有派。并不是我们狭义上理解的那种水果馅儿的甜品派,而是可以作为一道菜品的咸口派。

当手机上的翻译app告诉我手里拿的是一块韭菜鸡蛋派时,我简直激动坏了
。想想看,韭菜鸡蛋盒子的海外远亲,韭菜、鸡蛋、派!可惜最终没有吃出韭菜味,也没吃出来鸡蛋味儿,更像是一道有脆壳的鸡蛋披萨。

还有一种预制菜尤其值得一提。土豆泥配牛肉馅做的饼,别说有手就行了,没牙都行。


除了维持日常生活水准的“美拉德餐盒”,当地超市的网站上也供应特殊的仪式和假日的庆典菜式。

生日、毕业、婚礼、受洗、圣诞……凡是一年中或者生活中的重要节点,都可以怀着激动的心情,提前3天在超市的网站上预定……预制菜

特色菜品的品种很丰富,尽管图片看着都很遵循传统,但就算现成的预制菜有千般好吃,对于我这个注重仪式感的“旁观者”来说,多少觉得潦草了些。然而欧洲人似乎并不以为意,看看网站上的销售量,竟然也很可观。

最后,再次感谢烤箱,感谢预制菜,让我在北欧活了下来。
*本文未标注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吃货研究所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