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涨价“抛弃”的年轻人,再用人均250元的烧烤“打捞”起来?

快消
2022.09.30
人均250元的烧烤品牌,是“刺客”还是救星?

文:李欢欢

来源:快消(ID:fbc180


01

高价烧烤,瞄准年轻人


最近几天,餐饮界津津乐道的事儿,便是下沉之王蜜雪冰城披露的招股书和赚钱秘诀——将性价比做到极致,“霸屏”下沉市场后,靠规模效应赚钱,最终创造了一个“价廉利高”的新样本,艳羡了一众餐饮人。


当然,商业成功的模式不止一种。在蜜雪冰城用2万家门店、19亿净利、600亿估值证明低价策略的成功时,也有企业试图用高端、高价策略来自救。


近日,火锅巨头呷哺呷哺跨界做的首个烧烤品牌“趁烧”首店落户上海日月光中心,引发市场热议。餐饮品牌跨界做其他品类并不新鲜,呷哺此次跨界的不寻常之处在于新品牌的高客单价。


从呷哺呷哺对外公布的信息来看,“趁烧”与一般的路边摊烧烤有所不同的是,其集合烧烤、酒、茶三种复合型业态,营业时间从中午11点持续至深夜2点,目标直指以95后、00后为主的Z世代年轻人及都市上班族,为其打造商务餐叙、生日聚餐、深夜加班后的放松场所、宵夜聚会等多元化场景,“让消费者60%-70%享受美食,30%-40%享受的是欢乐”。


当然,消费场景升级带来的是不菲的客单价,“趁烧”人均消费250元+,是呷哺集团旗下目前客单价最高的餐饮品牌,甚至高出其高端火锅品牌凑凑人均160元的水平。为契合品牌的高端定位,“趁烧”的首批门店将全部落户上海田子坊、北京三里屯等一线城市的网红打卡地。



虽然,业内对“趁烧”未来的市场表现持谨慎态度,但呷哺呷哺对其寄予的希望不小。“趁烧”由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亲自抓,计划在未来3年内突破百家门店,具体扩张计划是,到2023年在一线城市至少开出20家门店,2024年起,继续每年新增“30+”门店的速度在重庆、杭州等准一线城市扩张。按照计划,“趁烧”的扩张速度会比凑凑还要快上20%-30%。


与高目标相匹配的,是集团给予了“趁烧”极大的政策支持。除了已有的供应链、人才等资源优势,呷哺集团还在“趁烧”亮相时同步推出了多品牌会员系统,顾客一键注册就能成为包括趁烧、呷哺呷哺、凑凑在内的所有品牌的会员,以实现相互引流、积分通兑等功能。这一举措,无疑是利好新品牌,一诞生就可以享受老品牌多年辛苦积累的流量和客户资源。


至于“趁烧”能否如愿成为继“呷哺呷哺”“湊湊”之后、呷哺集团的第三个增长引擎,还需很长的市场验证,但低迷了很久的资本市场明显已给予了极大的看好。首店开业后的首个交易日,呷哺呷哺以5.41港元的收盘价领涨港股餐饮板块,涨幅高达14.38%,两个交易日涨幅之和超过18%,创近两个月新高。


02

反向自救,想再赢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趁烧”推出之前,呷哺呷哺曾多次因涨价被消费者吐槽而登上热搜,其财报显示,从2017年到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的客单价已经从48.4 元增长至63.1元,年轻消费者们在社交媒体上直呼当年的平民火锅已经吃不起。迫于“被年轻人抛弃”的压力,呷哺呷哺在去年底宣布要重回大众消费路线,客单价保持在60元以内。


也正是基于当前的消费环境,呷哺呷哺此时推出高客单价副品牌的操作,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多少有些豪赌的成份。毕竟,作为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两个餐饮品类,烧烤与火锅一样,有着强社交属性和市井属性,发展时间长、普及面广,甚至其市井属性更强于火锅。虽然前些年在消费升级的旋风之下,市场上诞生了不少走高端路线的中式烧烤及其他日式、韩式烤肉店,但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尝鲜过后,还是回归了街边“撸串”。


“趁烧”虽然在场景上做了一些创新,创始人贺光启表示要将烧烤做到极致差异化。但事实上,这种“烧烤+酒+茶饮”的复合型业态,市场上早有一批连锁酒馆试水。


今年上半年,做酒馆生意的海伦司在武汉的20多家门店试水烧烤,初见成效后于今年5月在湖北省利川市专门开了一家融合了小酒馆、大排档、烧烤等多种夜间消费业态的门店,面积大约五六百平米,全欧式装修风格。除了海伦司,其他连锁小酒馆也在尝试这种新模式,甚至盒马超市也于今年7月推出了“盒马夜肆”,将小酒屋和烧烤店搬进了盒马内。


从各品牌的运营现状来看,这种营造时下潮流社交场景的复合型夜间消费业态,虽然受到部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也扩充了门店的盈利空间,但其动辄几百平的门店面积、多类型服务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导致单个门店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过大;另外,此业态模式高度依赖线下,一旦碰上疫情管控,门店就无法正常营业。如此,门店想实现盈利面临的压力不小。


而“趁烧”的门店开在一线城市年轻人聚集的商业区,必须在一楼、还要有外摆区,面临的成本压力就更大。按照计划,公司希望把“趁烧”第一批门店租金控制在营业额的15%以下,而呷哺呷哺控制在10%以下、湊湊8%以下。


压力和风险是肉眼可见的,但此前凑凑的成功经历多少也给了呷哺呷哺此次豪赌的勇气。梳理公司上市后的历年财报可以看到,疫情之前,虽然整个火锅品类一片向好,但呷哺呷哺并非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公司曾在2014年、2015年陷入营收增长放缓的状态。



 彼时,在赛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为突破品牌老化带来的增长困境,呷哺呷哺于2016年推出中高端副牌“凑凑”火锅,人均消费价位保持在160元左右,主打“火锅+茶饮”新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呷哺呷哺也重回营收、净利润高增长的态势。


从2016-2020年,凑凑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280%,平均每12天新开一家餐厅。湊湊对集团的营收贡献率也在持续上升,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呷哺集团实现营收21.56亿元,其中,凑凑的销售额为10.24亿元,几乎追平主品牌呷哺呷哺的10.63亿元销售额,营收占比达47.50%。


凑凑的成功,是企业用心经营的结果,但其崛起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2016-2019年,正值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消费市场一片大好,凑凑精准地踩上了消费升级的风口,最终“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反观当下的市场环境,不仅无“好风”可借,还充斥着诸多不确定性,“趁烧”能否在餐饮市场闯出一片天同样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至于公司寄予厚望的“第三增长曲线”愿景,那更是后话了。

创博会2024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快消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