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及解读

营养学报
2017.03.08

1前言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在这期间,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人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一生受益。

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营养不良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在贫困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并威胁着他们的健康。另外,学龄儿童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及视屏时间长、睡眠不足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20165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适用于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其核心推荐有6条:(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与其他人群相比,学龄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有其特殊之处。为此,《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制定出《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该指南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6条核心推荐基础上,增加5条核心推荐。

2推荐

2.1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4》显示,仅有10%的学生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仅有57%的中西部农村小学生知道怎样通过饮食预防缺铁性贫血。学龄儿童的就餐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父母或其他看护人在进餐时教育批评儿童,强迫儿童进食,孩子边吃边玩、边吃饭边看电视比较普遍。学龄儿童进餐时受到批评后产生的负性情绪可以影响其食物摄入。进餐不专注包括就餐时看电视、听收音机或看书等,可导致食物摄入过多,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

提高学龄儿童的营养素养,有助于建立正确的饮食态度和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应将营养健康知识融入到学龄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宣教活动,开设符合学龄儿童特点的营养与健康相关课程,营造学校营养支持环境,通过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改善营养健康态度,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学龄儿童应了解和认识食物及其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学会选择食物、烹调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逐步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和习惯,并传承我国优秀饮食文化和礼仪。

2.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6.5%611岁学龄儿童达不到一日三餐,1217岁学龄儿童为14.2%,其中以不吃早餐为主,即使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也较差。学龄儿童早餐营养质量“较充足”的比例由1998年的51.2%下降到2008年的22.0%,早餐中食用肉蛋类的比例由60.4%下降到31.6%。不吃早餐或早餐食物种类单一,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减少,会影响到身体生长发育及认知能力,还会增加患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风险。有研究证实,营养充足的早餐所维持的稳定血糖水平与认知能力成正相关。我国学龄儿童食用快餐的比例不断增加,经常食用的快餐以西式快餐为主。西式快餐摄入频次与体质指数(BMI)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是诱发超重肥胖的因素之一。

学龄儿童的一日三餐的时间应相对固定,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时细嚼慢咽。每天吃早餐,并保证营养充足,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应包括谷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一顿营养充足的早餐至少应包括上述三类及以上食物。午餐和晚餐要做到营养均衡、食量适宜,午餐占全天总能量的30%40%、晚餐占30%35%。要清淡饮食,少在外就餐,尽量选择含蔬菜、水果相对比较丰富的食品,少吃含能量、脂肪、食盐或添加糖高的食品和饮料。

儿童少年期的钙营养状况对成人峰值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奶类是钙的良好食物来源,经常摄入适量的奶及奶制品对于促进骨骼健康非常重要。我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量普遍较低,学龄儿童膳食钙摄入不足,农村学龄儿童的钙摄入量更低。因此,为了骨骼健康,建议学龄儿童要天天喝奶。

2.3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比较普遍。学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身体中含水量和代谢率较高,肾脏的调节能力有限,与成年人相比,易发生水不足或缺乏,饮水不足导致的脱水状态会损害认知能力和体能。学龄儿童中还存在饮酒的现象。

因此,学龄儿童应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等。合理的选择零食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有益补充,可以在两餐之间吃少量零食。足量饮水可以促进学龄儿童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习能力,建议6岁儿童每天饮水800 ml710岁儿童每天饮水1000 ml1113岁男生每天饮水1300 ml,女生每天饮水1100 ml1417岁男生每天饮水1400 ml,女生每天饮水1200 ml。在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应适量增加饮水量。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并禁止饮酒。

2.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我国儿童营养不良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近五分之一的学龄儿童存在营养不良,同时,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等慢性病正威胁学龄儿童的健康。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在学龄儿童中也比较普遍。

学龄儿童的营养应均衡,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不暴饮暴食。学校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学龄儿童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体型认知,正确认识体重的合理增长以及青春期体型变化。一旦发现由过度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身体不适,应及早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营养不良儿童的膳食安排,要在保证能量摄入充足的基础上,增加鱼、禽、蛋、瘦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经常食用奶及奶制品,每天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一日三餐,纠正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等不健康饮食行为,并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

对于已经超重肥胖的儿童,要通过合理膳食和积极的身体活动,应在保证体重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合理安排三餐,避免零食和含糖饮料,逐步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

2.5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 min,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我国学龄儿童存在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及视屏时间长、近视率高、睡眠不足的现象。2014年在我国13 818名中学生中开展的调查显示,15.1%58.5%的在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超过每天2 h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有77.6%1317岁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不足。

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充足的睡眠与减少静坐时间可促进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促进生长发育,并能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改善学龄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减缓近视的发生发展,还可促进学龄儿童心理健康,可以减少紧张、困惑、愤怒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时间静态活动,如视屏时间长是引起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产生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同时和身体活动不足的累积效应会增加抑郁的发病风险[23]

学龄儿童应每天累计至少60 min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 min以上。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做到运动强度、形式以及部位的多样化,合理安排有氧和无氧运动、关节柔韧性活动、躯干和四肢大肌肉群的抗阻力训练、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等。同时,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不同强度身体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空腹运动,饭后1h再进行运动,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要尽可能减少久坐少动和视屏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 h,越少越好,保证充足的睡眠。

3算盘

“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适用于所有儿童,其食物份量适用于中等身体活动水平下811岁儿童。算盘用色彩来区分食物类别,用算珠个数来示意膳食中食物份量。

算盘分6层,从下往上依次为:油盐类、大豆坚果奶类、鱼禽肉蛋水产品类、水果类、蔬菜类、谷薯类。桔色算珠代表谷物,每天应该摄入56份;绿色代表蔬菜,每天45份;蓝色代表水果,每天34份;紫色代表动物性食物,每天23份;黄色代表大豆坚果奶制品,每天2份;红色代表油盐,每天1份。儿童跨水壶跑步,表达了鼓励喝白开水,不忘天天运动、积极锻炼身体的推荐。

创博会2024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营养学报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