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杯为什么这么火?
经常刷抖音、小红书的朋友可能都会经常刷到这样的标语“可以带走,边走边吃的火锅”“投3千做火锅杯,一天300杯不够卖”、“行走的火锅杯,满足一个人吃火锅的梦想”......,这些都是在说火锅杯。
火锅杯是怎样的呢?
就是将毛肚、鱼丸、肥牛等火锅食材装在杯子里,可以边走边吃的小吃。
有的还有进一步的升级:特制包装,上面一层装火锅菜品,中间有圆孔插根吸管连接下面的奶茶,重口味火锅吃腻了,可以随时喝一口奶茶解渴。
这种干湿结合的创意小吃,还有干冰制造出来烟雾缭绕的效果,凭借着独特创新的造型,已经在抖音上有了1283个相关短视频,共收获了1.4亿万次播放。
而在小红书上也有众多的短视频、照片介绍、标语也与抖音的类似。
社交平台上只是这个网红单品爆火的一个侧面,在企查查上搜索关键词“火锅杯”,就有300+相关注册企业。
大部分都是在今年下半年注册的,其中仅11月新成功注册的火锅杯企业就有17家,火锅杯的爆发在线下同样可以用“井喷”形容。
截止12月,在大众点评平台上搜索北京区域的火锅杯,就有15家不同品牌的门店,其中带有“新店”标签的就有9家。
火锅杯的走红首先离不开其优质“出身”。
作为餐饮业的明星赛道,火锅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平台上的线上交易量和交易额向来独占鳌头。
火锅杯就是很完美的继承了火锅这个品类标准化程度高、受众广泛、毛利高等这些优势,而且火锅杯的入门门槛很低,现在也衍生出了很多小推车售卖模式,入局成本更低。
一人一杯的火锅形式,也是传统火锅业态从正餐属性向小吃属性的转变。
火锅杯风口应该追吗?
这个风口应该要追吗?
如果是抱着玩票的态度,
想乘势赚一笔的话或许很快就能成功,
但想要长久的经营恐怕就不行。
目前做火锅杯的店铺越来越多,在加盟方面也做的比较成熟,而且有热度,但市场上火锅杯层次不齐,也有些店铺开了没3个月就倒闭了。前景比较模糊。
No.1同质化程度高,难以脱颖而出
无论是小火锅,拉面或是焖锅,不难发现它们在形式上都存在某种相似性,而其差异的点只是其产品品类而并非经营模式。
品类上撞车比较严重,火锅杯虽然有创新的地方,但仅仅是形式,并非对产品本身做出了调整。
No.2形式创新新鲜感消散快
比如答案奶茶一开始就被迅速引爆市场,在众多奶茶品牌中脱颖而出,而之所以这么火爆,是因为它诞生于互联网大环境下。
但很快答案茶就衰败了,原因就在于人们“玩腻了”。
一开始商家可以利用“占卜”的形式很吸引人,但这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的产品变得很有趣,也可以让用户讨厌你的产品,他们会觉得你的产品玩腻了,很乏味无趣,也就不会产生复购了。
No.3门楷低,限制实体店发展
从经营者角度来看,“火锅杯”更迎合了地摊经济式的经营,符合小本创业的范畴,但是过低的门槛反而制约了实际门店的经营发展,同样加大了门店之间的竞品力,就餐场景也过于局限性。
No.4背离社交属性
即拿即吃的就餐形式,有点类似于行走的冷锅串串或麻辣烫,其实不太符合火锅社交属性,很多人只图新鲜,很难想象抱着杯子,满嘴油乎乎的走在大街上,特别现在疫情当下的现实也不允许。
由于生活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高,不管是主动“单身”还是被动“单身”,都应给予他们生活方式和选择上的尊重,由此产生的“一人经济”也正是满足这类人群的需要。
但是不管是什么赛道、什么品类,最重要的始终都是市场需求,脱离了这个核心,不管是“几人食”,都玩不灵!